新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国潮1980 > 第五百五十章 淡季不淡
听书 - 国潮1980
00:00 / 00:00

+

-

语速: 慢速 默认 快速
- 9 +
自动播放×

成熟大叔

温柔淑女

甜美少女

清亮青叔

呆萌萝莉

靓丽御姐

温馨提示:
是否自动播放到下一章节?
立即播放当前章节?
确定
确定
取消
全书进度
(共章)

第五百五十章 淡季不淡

投推本书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分享到:
关闭

 事实证明,宁卫民为了杜绝浪费和偷拿现象所做的尝试,取得了全面的成功。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些办法一经实施,效果居然是那么的好。

不但立竿见影的真把成本降下来了,基层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甚至还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在淡季居提升了饭庄营业额。

是的,无论是后厨还是餐厅的妙招,市场都很买账。

实际的销售情况简直好极了。

比方说后厨用每天剩下的余料制作出的包子,被点心店正式定名为“百味鲜”。

就因为个头儿大,馅料几乎都是山珍海味,而且价格低廉,一个只买两毛五分钱。

一经推出就成供不应求之势,完全成了点心店的拳头产品。

为了照顾到更多的客人,点心店甚至不得不执行一人限购四个包子的规矩。

还别看每天店里多了也就能提供五六百个,少了也就能做二三百个的包子,顶天不过增加个百八十块的利润。

但这事儿是不能这么简单计算的。

要知道,吃过这“百味鲜”包子的人都觉得好、觉得值,实在太挣口碑,太赚名气了。

这玩意起的作用,基本上可以跟网络时代购物网站推出低价秒杀的产品效果差不多。

那是天天引得附近的居民来排大队啊。

什么是最好的广告?

这就是最好的广告啊。

那是越排人越多,人气越旺,每天都有新顾客加入到队伍当中,客流量赚大了去了。

真没排上包子的人,总不可能空手回去吧?怎么也得买点别的。

那上百年的老面馒头,和独有的满族风味小吃,一样不会让人失望。

于是点心店就这样顺势扩大了群众基础,铁粉越来越多。

如今面食的日销售额超过“丰泽园”久矣。

豌豆黄、打面仓、艾窝窝、芸豆卷之类的日销量,比起“南来顺”也不落下风。

已经隐隐坐实“京城第一面点”的头衔了。

不用说啊,老百姓见买卖这么火,东西又确实好吃不贵。

以此类推,爱屋及乌,便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点心店一切东西都是物美价廉的。

这样一来,那下脚料的丸子自然也获得了极高的信誉背书。

来买的人尝了,都觉得荤的丸子肉多,素的丸子菜码多。

只会认为是饭庄厚道,就是要给老百姓实惠,根本就没人会想到这原材料本来是要扔的。

结果原本只是平平无奇,食材颇杂的丸子,反倒被顾客们当成了一种独有特色。

远比其他店家用好材料做的丸子还讨人喜欢。

这样的热捧让人怎么说呢?

真不能说是“坛宫”蛮干有理,误打误撞创造了经典。

只能说是顾客盲目迷信,自己脑补出来的热销产品啦。

用三十年后的网络用语说,那是把点心店给“迪化”了。

但可笑归可笑,相信任何一个商家都乐见于此。

尤其是宁卫民逐渐发现,点心店的火爆,对于“坛宫”的高端客户,影响也不容小觑啊。

要知道,往往头一次来吃席的顾客,一见到楼下点心店热闹成这样。

便会先入为主的认为这饭庄绝对名符其实,肯定手艺独到。

居然连做点面食都引得这么多人,那大菜更是值得品尝,兴致自然高涨。

等到真进入饭庄,客人更会被独具特色的内装修所震撼,被周到的服务伺候得无比舒坦。

说白了,光看着这里的服务人员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就让人觉得心情愉快。

别说“坛宫”的宫廷菜确有自己的特色和绝活了,烹饪水平相当高。

哪怕真是普普通通的手艺,在这样的情形下品尝起来,客人也会觉得滋味远胜别处一筹。

所以实际上,往往顾客在“坛宫”吃饭,感受都不错,很有点留恋不愿离去的意思。

哪怕是碍于经济能力所限,许多人都知道自己再难有光顾的机会。

但也一定会对“坛宫”留下了极为深刻的美好印象,对这次用餐经历倍感高兴。

为此对请客的主人感谢备至的。

反过来见到客人这么高兴,请客的人同样会感到倍儿有面子,这钱花得值。

那可想而知,在这种宾主尽欢情况下,宁卫民根据餐厅的提议,委托罗师傅做的“京八件”礼盒,又摆在了营业区的醒目位置,那还能不好卖吗?

哪怕定价八元一盒,一块点心折合一块钱一个,比副食店的一斤八九毛的定价要高出数倍。

可在“坛宫”名气、口碑,以及沉浸在美好用餐感受的加成下,这玩意也依然好卖的很。

说白了,“坛宫”如今可是个京城知名的大品牌啦。

那么许多客人临走的时候,自然都想再带一盒给家人尝尝。

如果公款消费,当然是不要白不要。

即便自己掏钱的港客和外国人,那也是买得起马就配得起鞍哪。

实际上,“京八件”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乎了“坛宫”所有人的预计。

要知道,罗师傅带着几个徒弟跑到饭庄干活,产量有限,每天也就能出个百八十盒,一百来斤的。

这点东西根本轮不到大单位批量采购,每天光来餐厅光顾的散客就能消耗掉了。

而且无论谁拿回去一吃,立刻就能觉出好来。

因为这些炉食,可都是手工烤制的新鲜货啊。

论松软,论酥脆。

本身就比副食店那些工业流水线的产品,恨不得跑糖漏油的陈货强太多了。

再加上罗师傅按宁卫民的要求,材料都用顶好的。

不用糖,只用蜜,该用核桃用核桃,该用榛仁儿用榛仁儿,该用苏子的用苏子。

绝不拿普通的花生、瓜子、芝麻对付。

果料也不用那全白糖渣滓的的平民“果脯”。

而是用“坛宫”的自制糊条、烘干的纯果脯、干桂圆,和真正的蜜渍蜜饯、蜜桂花。

就连萨其玛的选料和制作也是一丝不苟按照过去正宗满族饽饽做法。

材料用黄米面,而且是加了奶酥油的,还要用蜜拌匀。

绝非如今京城仅存的那种南货铺的做法,用素油、素面、染红了白糖制作的廉价品。

可想而知,这样真材实料的饽饽,味儿有多么的醇厚,吃起来意犹未尽啊。

那满嘴余香的口感,丝毫也不弱于西式糕点,能不受到欢迎吗?

别说没有客人认为贵了,反倒不少客人还认为物有所值,专门跑回来再买的,没了还要预定。

甚至不少人因为要买罗师傅的饽饽,还回来顺便再吃一顿饭的呢。

最后弄得就连宁卫民想送人,搞交际的份额。

都得仔细统计好数量,交给罗师傅,才能专门给他留出来呢。

总之,坛宫的业绩就是这么一日赛过一日,靠着各部门的努力,相辅相成的提高的。

不知不觉中,到了十二月底的时候,上座率居然恢复到七成了。

最神奇的是,净利居然赶上了满座的时候。

淡季居然能够不淡,利润率还猛涨,这可是把宁卫民乐坏了。

钱不钱的无所谓,这种做到旁人做不到的成就感难得啊。

他不禁由衷的感慨啊,国学真是太管用了。

仅仅从“和”字的字形来看,一个“禾”,一个“口”,就能把商业道理表述的明明白白。

人有饭吃,就能和平共处。

也是说,只要能做到好处均沾,人人受益,那大家就能劲儿往一处使,做成更大的事儿。

这个“和”字,不但能解决餐饮业难以克服的偷拿现象,还能创造新的商机,真是妙用无穷啊。

所以说嘛,老外傻就傻在相信“零和游戏”上了。

总认为别人好了,自己就得倒霉,永远追求赢家通吃。

可你就是再牛x,那也不能不让别人活啊。

结果这危机,那危机,永远都没有踏实日子可过。

其实狗屁的危机,他们问题就赖他们自己野蛮贪婪。

只要把这个“和”字儿悟透,也就没危机了。

投推本书 /    (快捷键:←)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快捷键:→)    / 加入书签
 推荐阅读:见面两次,亿万总裁拉我去领证我妻如花吃瓜,替身情人出价千亿要和秦总分手!我给狐仙当女婿人生处处是欢喜月薪十万,女总裁她果然不只是让我当司机人到中年我,职业替身,五个大佬抱我骨灰哭离婚后成了神豪大雍女提刑锦衣乐猛虎离山重生90年代为白莲花逃婚,我改嫁死对头你哭什么?五岁小道姑下山,八个豪门师兄护驾拽哥只对她温柔神豪:从西伯利亚相亲开始哎哟喂!包租婆她终于支棱起来了从刷经验开始修行妖孽的开挂人生
next
play
next
close
X
Top
关闭
手机客户端
APP下载